最近,一位素人妈妈讲述辅导孩子作业的情形上了微博热搜,有人给这种教育方式起了一个颇具意味的名字:“内疚式教育”。
“有一次,小桃有个作业要背,重复了很多次,都记不下来……那时候已经耗到十二点、一点……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,就一遍遍逼她,她背不下来,我就气了。没有办法,我就抽自己。她每次背错,我就给自己扇一巴掌……”这位年轻妈妈在一档儿童真人秀节目中描述了自己和4岁女儿相处的瞬间。
节目现场,教育专家和嘉宾均表达了对孩子的担心,而这位妈妈也渴望改变自己。很明显,一方面人们并不认可这样一种教育方式,但是,另一方面,许多父母也同感到这位母亲的无能为力——不谈作业,母慈子孝;一谈作业,鸡飞狗跳。
辅导作业,你才会发现,孩子有多难管;
辅导作业,你才会发现,孩子有多笨;
辅导作业,你才会发现,亲子关系没你想得那么好;
辅导作业,你才会发现,只有你才害怕被老师骂、担心成绩不好,孩子完全不在意;
……
大人们一方面相信,孩子的学习需要自己去承担和督促,必须为孩子的成功与幸福负责,一方面又把管理情绪的钥匙交给孩子,认为自己的坏脾气都是被孩子的不乖点燃的,于是,大家纠缠在一起,分不清彼此的界限在哪里。
加上大人们自己还顶着一堆破事需要处理,工作、生活、钱、感情、健康、关系……辅导作业时,一点风吹草动,就会把大人的暴脾气点燃,恨不得像欧阳娜娜一样摇着娃的双臂呐喊:“你清醒一点啊!”孩子则感到恐慌、厌烦、畏惧,连带爸妈、老师和作业。
知名畅销书作家、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·福沃德在她的《情感勒索》一书中谈到,当一个人陷入失控的情绪状态,渴望让另一个人服从自己的意愿时,常常会使用一些忽视“双赢”策略。
这些策略在无助和失控的父母那里也颇常见。
比如,大吼、拿戒尺、直接威胁要没收玩具和手机:“再不好好写,我就把手机、iPad没收掉!”“1小时之内必须完成,否则以后都不准出去玩!”“屁股坐坐牢!是不是想吃生活?!”“看来不揍不行了!”
比如,沉默以对,用冷暴力吓死你:铁青着脸、抿紧双唇、一言不发、大力摔门……
比如,考验演技,悲情演绎:愁眉苦脸、眼含泪水、叹气、倒苦水:“妈妈真的要被你们累死了,你们好好写作业啊,不要让我操心了。要是我那天真的死了,你们就没有妈妈了。”
比如,谈谈生意经,交易加引诱:“每多刷一页卷子,我就给你50块零花钱。”“只要你把作业都完成好,我们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出去玩,你想要什么爸爸都给你买!”
当然,也有本文开头提到的内疚式教育:“不要气我了,我有病,我会被你气死的!”“你这么不乖,妈妈就自己打自己,让妈妈痛!”
根据苏珊·福沃德的观点,如果父母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,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。因为在这些改变对方、影响关系的手段中,真正的逻辑是激发对方的恐惧感、责任感和罪恶感。
就拿内疚式教育来说。
当母亲抽自己耳光时,依恋母亲的孩子可能会感受到的极大的恐惧:我的妈妈怎么了?她是否正处在恐惧中?她是不是不爱我了?我会不会被妈妈抛弃和远离?
她也可能会在母亲的耳光中敏锐地感受到不必要的责任:我要做个乖孩子,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来,我不能贪玩,不能任性,我要听妈妈的话。
她还可能从母亲的耳光中培养出自以为的罪恶感:母亲的痛苦跟我有关,是我做错了什么,让爱我的母亲这样对待自己,我要做点什么来阻止妈妈伤害她自己。
这些并不恰当的恐惧感、责任感、罪恶感,可能会让处于人际力量对比弱势位置的儿童,变得屈服和妥协,阻碍他们发展出自己的身份感、信念、意愿和人际边界。
比如:
不敢坚守自己的立场;
被恐惧主宰生活;
不敢跟伤害自己的人据理力争;
允许别人插手自己的生活;
不敢说实话;
不能建立坦诚深刻的关系
……
如此看来,虽然爸妈们的一些“极端”方法看上去或许有效,但是长期来看,它们或许会让孩子失去了发展真实自我的安全环境。
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,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好心情,扔掉内疚式教育,降低鸡飞狗跳指数,大人们需要承担起更多责任,学习用尊重的方式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。
以下这些解决思路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。
1.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负责,而不是将坏脾气归咎于孩子。
2.陪伴孩子写作业,而不是监督孩子写作业。
3.降低辅导作业的难度,脸皮厚一点,标准低一点,尽力而为。
4.放下从小培养好习惯的执念,不再小题大做,相信未来无限广阔。
5.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客户,你会对客户大呼小叫、内疚操控吗?多想一想怎么帮孩子解决问题。
6.把鸡娃的劲头多用在自己身上,毕竟,掌控别人的人生比掌控自己的人生更难啊。
各位读者,在辅导作业方面,你们都有哪些好的私房经验?欢迎分享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