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中文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  • 便民服务
  • 关注我们
  • 社区新手

生态文学 | 瞿塘深处有人家

[复制链接]
“石壁千重树万重,白云斜掩碧芙蓉。”阳春之际,笔者随同由生态环境部、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“大地文心”生态文学采风团走进长江三峡库区。沿途两岸崇山峻岭,树木郁郁葱葱,江水碧蓝如翠,高峡出平湖的诗情画意尽收眼底。

三峡大坝蓄水后的夔门依然陡峻雄壮。船过瞿塘峡,当见到北岸突然变缓、一片绿色盎然山坡地的时候,当地工作人员告诉我:“那个地方以前住有一户人家。”

我心里正感慨着,点头道:“我知道。我曾经在那里住过一夜。”

10多年前,我在三峡库区工作长达5年时间,期间正值三峡移民工作的关键时期。由于工作需要,经常去往武汉、宜昌两地,在路经瞿塘峡的时候注意到了那户农家。

那户农家孤零零地存在于瞿塘峡中段的地方,缓坡后面依然是陡峭的山壁。江边有一条小渔船。很显然,那就是这户农家通往外面世界的交通工具。

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,竟然有人居住在如此闭塞的地方,过着几乎是农耕文明的生活,这究竟是一户什么样的人家啊?

带着困惑与好奇,几天后,趁着周末我乘坐水政部门的巡逻船去往那个地方。

微信图片_20230415191142.jpg
瞿塘峡

那时候三峡大坝还没有开始蓄水,夔门高出江面近千米,威武雄奇。波涛汹涌的长江水像漏斗般挤入三峡,仿佛一个发怒的巨人,在瞿塘峡中奔腾咆哮,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漩涡和险滩。巡逻船的船速很快,不到半小时就到达了那户农家下面的江岸边。

江岸边有一条小石板路,朝着这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。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粪肥气味,种植在小道两旁陡峭间稍微平坦地方的农作物青翠欲滴,长势喜人。

经过艰难的跋涉,终于到达了目的地。眼前的农家小院非常普通,石块砌成的墙体倒是整齐,茅草铺就的屋顶下面铺有牛毛毡,防水效果应该不错。小院旁有几只鸡鸭正在欢快地觅食,陌生人的到来似乎惊吓到了它们,仓皇叫着一哄而散。随同我来的人都在笑。我朝着里面叫喊了一声:“有人在家吗?”

不多一会儿,一位60多岁模样的老者出现在了我们面前,他疑惑地看着眼前的人:“你们是?”

我解释道:“我们是县里面的,路过这个地方,顺便进来看看。”

老者笑了笑:“这倒是难得。快进来坐坐,喝口水。”

屋子里面有些昏暗,但却是一眼可见的整洁,特别是里面靠墙处的那排书架更是引人注目。眼前的这位绝不是普通人。想到刚才老者的言谈举止,我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判断。

没有做过多的寒暄,我直接问道:“老人家,您家里其他的人呢?”

老者道:“孩子们住在县城,这里就我一个人。”

我注意到桌上的煤油灯,诧异地问:“这地方的条件这么差,您怎么不跟着孩子们去县城?”

老者摆手:“我喜欢这个地方,清净,空气好,没事种种地、喂喂鸡鸭,晴天还可以去江边钓钓鱼,自由自在得多舒服。”

这倒是。不过我还是有些替他担忧:“可是,万一您有个三病两痛怎么办?”

老者拿出一个老年手机:“可以打电话呢,就是信号稍微差点。”

我打量着四周:“这房子好像没有修建多少年吧?您是什么时候搬来这里的?”

老者道:“我以前住在大窝村,搬到这里来3年多了。”

大窝村?我知道那个地方。20世纪50年代,当地政府在那里建立了一家硫磺厂,后来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之一。硫磺厂的建立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,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硫磺厂的废气、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,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村民的健康。同时,硫磺厂的生产也面临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落后,逐渐失去竞争力,不得不走向关停的边缘。我似乎有些明白了:“您以前在那里是做什么工作的?”

老者苦笑:“我原本是那里的小学教师。”

原来如此。这位老者多年来在大窝村那个地方遭受污染之祸,于是就找了这样一处山清水秀世外桃源般的地方。这一刻,我虽然心里有些不忍,还是不得不提醒道:“老人家,三峡大坝即将蓄水,这个地方可是属于必须要搬迁的范围。”

老者点头:“我知道,我只是想尽量能够多享受几天这里的清净。我已经给孩子们说好了,下个月就搬去县城。”

老者的淡然让我肃然起敬。为了三峡工程的建设,先后将有近百万人移民,这在世界水利史上亘古未有。在此之前,我曾经常深入待迁移民家里了解情况,深知他们对故土深深眷恋不舍之情,正是他们如此巨大的牺牲才使得各项工作顺利实施。眼前这位老者就是他们当中最普通的一员。

我想和这位老者好好聊聊。于是跟随行人员说:“你们明天来接我吧,我想在这里住一晚上。”

老者很善谈。这天晚上,瞿塘峡的风刮得屋顶“飒飒”作响,老者温了一壶高粱酒,就着腊味和水煮的新鲜蔬菜一边吃着一边闲聊。

“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搬来这里吗?”老者问我。

“为什么?”我不想妄做猜测。

“因为郦道元的《三峡》。”老者感叹着开始吟诵,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至于夏水襄陵,沿溯阻绝。或王命急宣,有时朝发白帝,暮到江陵,其间千二百里,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……”

也许是因为酒精的缘故,我也很激动:“至于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,绝巘多生怪柏,悬泉瀑布,飞漱其间,清荣峻茂,良多趣味。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涧肃,常有高猿长啸,属引凄异,空谷传响,哀转久绝。故渔者歌曰: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

老者竟然流泪感叹:“由此可见,千载以来,农业文明中的三峡植被丰厚,江水清澈,如诗如画。”

我看着老者:“时过境迁,如今已经是大工业、互联网时代。”

老者喟然点头:“我知道。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。”

是啊,一切为了子孙后代。

这天晚上,我和老者喝酒到深夜。我们聊到了刘禹锡、李白、杜甫、苏东坡,吟诵着他们的诗句:

“杨柳青青江水平,闻郎江上踏歌声。东边日出西边雨,道是无晴却有晴。”

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”

“三峡楼台淹日月,五溪衣服共云山。”

……

轮船已过瞿塘,曾经的往事依然萦绕在心头。那位陪同人员见我一直眼睁睁地在看着远处的江岸,问道:“您是不是还想去那个地方?”

我摇头,说了一句让他感到莫名其妙的话来:“幸好你们这次安排了我们去大窝村。”

如今的三峡库区,乃至曾经污染非常严重的大窝村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旧貌换新颜。

为了改善大窝村的环境和保护村民的健康,当地政府和村委会依托自然资源,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经营方式,开展有机蔬菜、水果、莲藕、竹笋、茶叶等生态农业,并与休闲观光、渔业养殖、林产造材、生态养殖等相关产业紧密结合,形成了年收入过千万元的完备产业链。同时,带来了高效、绿色、生态、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,取得了居民保障收入和生态保护双赢。

是啊,一切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。我转身朝瞿塘峡方向看去,心中对那位老者说道:您说得真好。



作者简介:
向林,中国作协会员。畅销书作家,已出版《独白者》《捕心师》《灵魂追凶》《重庆往事》《医术》《读心师》等20余部作品,其中《读心师》获得第二届全民阅读全国书店之选十佳小说作品。




来源:中国环境报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
0 个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